早在2019年的11月,豐田就與比亞迪方面達成協議,在2020年成立一家名為《比亞迪豐田電動車科技有限公司》的合資企業,雙方各占50%的股份。據了解,該公司將會圍繞純電動車、電動車平臺以及周邊零部件的設計與研發工作。

不過在后續,這兩個各自領域的龍頭車企,卻一直低調行事,再也沒有了進一步的傳聞。直到近日,外國權威新能源車媒體《InsideEVs》報道,豐田正打算在2022年底前,在中國市場推出一款全新的特供電動轎車,而這款新車大概率將會采用來自于比亞迪的磷酸鐵鋰“刀片電池”。
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作為目前全球汽車市場銷量排行第一的豐田,在當年其實稱得上是最早對電動化進行探索的車企了。早在1997年,豐田就量產了世界上首臺混合動力車型,不過,也正是由于他們在混合動力方面近乎于壟斷的統治地位,讓豐田在后續面對純電動化的潮流時顯得有些心不在焉,再加上氫燃料電池技術發展遲緩,近些年的豐田也是感受到了來自競爭對手們的壓力。

尤其是在中國市場,在政策推動之下,純電動車型的發展極為迅猛,而豐田在這個越來越大的市場中卻并未能提供任何具備競爭力的產品,盡管他們在燃油車以及混合動力車型的市場依舊處于領先地位,但是豐田也深知,假如他們不能及時推出有吸引力的電動車,那他們未來的市場地位恐怕將會遭受到極大的威脅。

但是推出電動車,對于在這方面沒有多少積累的豐田來說,談何容易。為了能夠不掉隊,他們也只能寄望于國內的合資伙伴,推出諸如
廣汽豐田iA5(參數|圖片)(換殼AION S)又或者是純電
C-HR(參數|圖片)這種“油改電”的作品。不過無論是從實際產品體驗還是市場反響來說,這些缺乏誠意的電動車顯然都未能獲得豐田所期待的結果。
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也許就是對豐田電動化之路的最好詮釋。
明年四月見分曉
根據目前了解到的信息,這款萬眾期待的搭載刀片電池的豐田新車,將會在明年四月份舉行的北京國際車展正式以概念車的身份展出,新車的定位將會是一臺“有著更大后排空間的電動
卡羅拉(參數|圖片)”。而這款新車的絕大部分研發工作都是由比亞迪方面完成,豐田只負責最后的驗收以及“車標”。

在價格方面,這臺全新車型的定價大約會在3萬美元上下,也就是19萬人民幣左右,同時它還會成為豐田bZ電動車序列的第二款車型。值得一提的是,bZ系列的首款車型
bZ4x(參數|圖片)在今年上海車展就已經作了中國市場的首次亮相,這臺豐田首款全球純電動產品不僅在外觀上存在著極大的爭議,而且內飾部分由于“異形方向盤”的存在也曾引起熱烈的討論。


不過,根據此前公布的信息,bZ4x將會采用豐田與寧德時代共同開發的電池包,而非比亞迪的刀片電池,同時生產工作也會被安放在一汽豐田以及廣汽豐田這兩個合資伙伴的生產線之中。
也就是說,未來豐田在中國市場的電動產品線,將會由一款豐田設計并生產的SUV以及一款由比亞迪代工的轎車所形成,屆時這兩款產品真實終端銷售情況,也許將會是中日電動車技術的首次能夠在“拋開品牌”的情況下公平競爭。
強強聯手是“無奈”?
無論是從實際產品推動還是社長豐田章男多次在公開場合“批判”電動車的行為中,我們都不難看出豐田對于電動化其實是抱以排斥的態度的,一直死磕氫燃料電池的豐田一直幻想著能夠將以往他們在混合動力市場的壟斷地位,復制到一個全新的戰場上。

但是讓豐田沒想到的是,由于他們獨自在氫燃料電池的道路上走得太遠,導致其他車企都認為自己已經難以追趕,所以紛紛投向了電動化的懷抱,導致氫燃料動力這個本該成為“大趨勢”的路線成為了豐田的獨角戲。縱然他們有著極大的體量,但是隨著本田也宣布退出氫燃料電池車型的開發,豐田似乎也難以繼續推動他們夢寐以求的氫燃料動力了。

而他們這次與比亞迪的合作,其實也算是一次“無奈”的雙贏,對于豐田來說,通過與中國新能源巨頭的合作,他們能夠在電動車的開發上走上捷徑,另一方面對于比亞迪而言,與豐田的合作則是能夠讓他們從老牌國際車企身上“偷師”到關于開發以及質量管理等自主品牌目前的短板。
這兩個品牌之間的合作,其實也向我們說明了一個道理:當你的實力足夠強大,就算是你的競爭對手也不得不放低身段來與你合作。且不論這條尚未亮相的新車將會有怎樣的表現,至少比亞迪這波不虧